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时进3月,装修旺季到来,消费者对家装中存在的增项、以次充好等问题的反映也越来越多。针对这一情况,紫名居装饰公司总经理邱积平认为,究其根源,问题多出在施工转包模式上。
邱积平说,很多公司有自己固定的施工负责人,俗称“工长”。一般公司都是将签过的合同提了相应的毛利点(例如20%)后转交给工长负责,工长自负盈亏。为了将利益最大化,工长在施工过程中会不断告诉客户“这个不含”“那个没有”“需要额外花钱”,公司报价含有的项目可能被工长再次收费,最终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大包公司增项太可怕了。
此外,还存在材料以次充好问题。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基础材料而并非主材。这里不得不强调的是涂料,一些工长会将业主用完的涂料桶拿回家,再从市场购买便宜的涂料进行灌装,以大大降低成本。邱积平建议业主刷漆前要检查涂料是否开封过。
如何解决增项这一家装顽疾,让业主与装修公司放心合作呢?邱积平介绍,紫名居从去年6月份开始实施了“工程不转包、产业化管理”。主要是将工长从原先的个人承包关系变成公司的工地管理人,所有主材、基材由公司统一配送,一线工人工资由公司直接发放。工长的主要作用就是负责工地的协调工作,不会找客户收取任何费用,工程量计算只能对接设计师和公司。此举在制度上彻底规避了增项给客户带来的损失。
在采访中,邱积平一再强调装修是个良心行业。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利益不受侵犯,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到来之际,他表示,会坚定不移地将“工程不转包、产业化管理”制度进行到底。他也希望家装行业能形成一种新规范,健康良性发展。
记者 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