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唐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会! 【登录】【注册】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生活性服务业 > 旅游 > 国内游 > 新闻动态 > 考古学极大地延伸了中国历史轴线

考古学极大地延伸了中国历史轴线

发布时间:2021-03-01信息来源:光明网

考古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向历史纵深的探索拓展。中国考古学以严谨科学的理论方法,扎实可靠的出土资料,不断将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和有文字记载的中华信史的时间点向前推进,刷新人们对古代中国的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

    考古学将中国史前史的轴线延伸到200万年前

根据陕西蓝田上陈、河北阳原马圈沟、重庆巫山龙骨坡、云南元谋上那蚌等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华大地上在200万年前就已有人类活动。距今100万年前古人类已分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北京周口店、河北阳原泥河湾、陕西蓝田公王岭、湖北十堰曲远河口等地的发现最具代表性。中国这些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现的直立人化石,已经具有铲形门齿、阔鼻平脸等某些后世蒙古人种的体质特征。打制石器工具和用火是这个时期先民的文化成就,中国广大地区发现的石器基本属于砾石—石片传统,与欧亚大陆西部的阿舍利手斧传统有明显区别。


考古学极大地延伸了中国历史轴线


辽宁凌源牛河梁玉龙。

近年在广西崇左智人洞、湖南道县福岩洞和河南许昌灵井等遗址,都发现有大约距今10万年的人类化石,已经初具“现代人”形态,又承袭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群的某些特征。由此中国学者提出“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人类演化观点,认为中国的“现代人”主要为本土连续进化,与来自亚欧西部和北非的人群有过血缘交流。大约距今5万年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后,出现的山顶洞人、柳江人等,已经具备了蒙古人种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石器技术精细化,发明了弓箭、骨针、磨盘等新型工具,有了装饰品、雕塑、刻画符号,出现了墓葬,表明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有了原始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为中华文明起源奠定了深厚根基。

  考古学将中国农业发展史的轴线延伸到1万多年前

中国的水稻农业1万多年前发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最早见于湖南道县玉蟾岩、浙江浦江上山和义乌桥头等遗址,距今9000年后扩展到淮河流域和黄河下游地区,距今6000年后向华南、台湾甚至更远的地方扩散。中国的黍、粟旱作农业1万多年前发源于华北地区,最早见于北京东胡林等遗址,距今8000多年后扩散到黄河中下游、西辽河流域大部地区,距今5000多年西进干旱的河西走廊、西南登上高耸的青藏高原,距今4000多年到达新疆地区。可以说,距今8000年后“南稻北粟”两大农业体系初步形成,距今6000多年后黄河、长江流域已经以农业为主。距今4000多年后从西方传入了小麦,出现了“五谷丰登”景象。五谷加上猪、牛、羊等家畜以及中草药,为中华先民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和基本的健康保证,为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准备了良好条件。

相对定居是农业的前提,农业发展反过来促进定居和房屋建设。中国在大约1万年前,已经在上山文化中出现斧、锛、凿等磨制的木工工具,主要用于加工建造榫卯木结构房屋建筑,开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先河。稳定农业发展也为易碎陶器的繁荣准备了条件。虽然江西万年仙人洞等遗址的陶器已有2万年的历史,但陶器种类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的生活用器,主要是在大约距今1万年农业出现以后,中国成为史前时期世界上陶器最发达的地区,并在后来发展为陶瓷大国。

考古学将中华文明起源史的轴线延伸到8000多年前,将中华文明史的轴线延伸到5000年前

距今8000多年,在河南舞阳贾湖成年男性大墓中,随葬骨规形器、骨律管(骨笛)等可能用于观象授时的天文工具,中国天文学已初步产生。稍后湖南洪江高庙遗址白陶上的八角星纹、凤鸟纹、獠牙兽面飞龙纹等图案,代表八方九宫、天圆地方的空间观念和龙凤观念的形成。贾湖大墓还随葬装有石子并刻有字符的龟甲,当与用灵龟占卜和八卦象数有关,大体同时期的浙江义乌桥头、萧山跨湖桥等遗址,出土了阴阳爻卦画符号和数字卦象符号。河南舞阳贾湖、新郑裴李岗和甘肃秦安大地湾等遗址,都有专门的土葬墓地,随葬物品且实行墓祭,体现出强烈的祖先崇拜观念。墓葬分区分组、排列整齐,当为现实中重视亲情人伦和社会秩序的反映,当时可能已经出现了族葬习俗。贾湖、裴李岗等墓地能够延续一二百年甚至数百年之久,体现出对祖先的顽强历史记忆。内蒙古敖汉兴隆洼和辽宁阜新查海等史前环壕村落,房屋排列整齐,中心有仪式性大房子,发现有龙形堆石、獠牙兽面龙纹等,精美玉器体现出一定的社会分工。总体来看,裴李岗时代中国各地已经出现较为先进的宇宙观、宗教观、伦理观、历史观,较为先进的天文、数学、字符、音乐知识等,社会有了一定程度的分化,迈开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一步。

优质企业 更多>>
最新入驻企业 更多>>
主办:唐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会
地址:唐山市路南区国防道4号
邮编:063000 电话:15350675229
邮箱:xdfwy2014@126.com
备案号:冀ICP备14024294号-1
技术支持:网上唐山

扫一扫
关注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