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唐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会! 【登录】【注册】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生活性服务业 > 养老 > 老年情感 > 新闻动态 > 老人情感需求的价值衡量

老人情感需求的价值衡量

发布时间:2015-07-02信息来源:新闻网
      在宁波市江东区碧城社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黄莲芸,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照顾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王信达二十多年。老人临终前将自己百万房产和17万元的存折交给黄莲芸,她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9月17日《现代金报》)

  看顾邻里能善始善终,敬老爱老能不怕繁琐,巨额财产前能淡然处之,好心农妇的行为的确令人感佩。而老人临终时慷慨地馈赠,也传递了普遍的心声:对老人精神上的养护和慰藉,比百万房产更为难能可贵。

  最近大家都在谈论养老,许多的养老模式被提出、讨论和试行,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都尝试找到一种方法,去让自己老年生活的物质基础更加稳固。

  只是,在物质层面的讨论越激烈,越纷繁,精神上的养老需求,就越容易被忽略。

  中央电视台就“以房养老”政策街头采访时,就有市民坦言:“儿女还眼巴巴看着房子呢,我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自己过好日子,等我百年不在了,房子让银行给收走了,那我儿女不得骂我啊。”这句大实话,道出了中国的传统和现实。当我们谈论养老时,物质上的基本保障固然相当重要,但精神上的依恋陪伴,情感上的亲厚和睦,也同样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本报日前探访了武汉多家福利院,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老人们仍渴盼中秋能回家团聚,然而却很少有儿孙接他们回家。纵然“常回家看看”已然入法,“百善孝为先”的价值评判也深入人心,但是在忙碌的生活里,在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的环境中,人们往往太过着眼于物质的积累,对老人的精神世界,却习惯性地疏离与忽视。

  老有所养是社会基础,老有所依才是社会良知。无论是以什么养老,都重在“以心养老”,大到宏观政策,小到家庭日常,都应多站在老人的立场上想想,去了解他们的核心需求,去践行养老敬老的真正含义。

   

优质企业 更多>>
最新入驻企业 更多>>
主办:唐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会
地址:唐山市路南区国防道4号
邮编:063000 电话:15350675229
邮箱:xdfwy2014@126.com
备案号:冀ICP备14024294号-1
技术支持:网上唐山

扫一扫
关注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