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藏考察时指出,旅游业是西藏重要的支柱产业,新形势下促进西藏旅游业健康发展,要坚守资源为本、保护优先的基本原则,努力提高旅游业发展的质量水平,让城乡居民更多分享旅游增值收益。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大、涉及面广、带动力强的综合性产业,是具有蓬勃活力和较大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发展旅游业,不仅直接产生效益,而且能够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乡居民增收意义重大。西藏作为“世界上最后一块神秘的土地”,既有“世界屋脊”、“地球之巅”等自然风光,又有与这种自然风光深度融合的民俗、寺庙、文化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社会景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培育独具特色的新型主导产业的必然选择,是保护和传承西藏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抓住了旅游业,就牵住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将西藏打造成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西藏旅游业的龙头地位更加突出。“十二五”以来,自治区上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高规格谋划,高起点打造,旅游业得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2014年,全区全年接待游客15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旅游业已经成为西藏重要的支柱产业。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目标相比,与经济新常态下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相比,还存在着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项目低水平等诸多不足和问题。当前,我区全面深化改革蹄急步稳,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进一步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为我区旅游业在新形势下健康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带来了强大动力。
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要坚持资源为本、保护优先的基本原则。西藏旅游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本钱,是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这些资源又很脆弱,一旦破坏就很难再恢复。我们一定要守好底线,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真正做到在保护原始自然风光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旅游,在尊重和保护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开展民族风情和宗教文化游,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开展文物古迹游,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要努力提高旅游业的质量与水平。世界旅游目的地,要有世界级的质量与水平。要高度重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走质量型、效益型的旅游发展之路。要认真研究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朝圣旅游、运动健身旅游、探险旅游、自驾旅游、休闲旅游等旅游业发展新趋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突出地域特色,积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打造高端、精品、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促进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要重视推进旅游业与文化、民族手工、特色农牧业、生态环保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增强旅游业的综合带动能力。
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要让城乡居民更多分享旅游增值收益。旅游业发展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旅游业发展成果。要在积极支持旅游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支持城乡居民参与旅游业,努力为他们开展旅游业创新创业、更好分享旅游增值收益创造条件。尤其是要支持农牧区贫困人口以及其他困难群众开展旅游创业就业,积极探索以旅游资源、扶贫资金等入股参与旅游开发,让群众从特色产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分享发展成果。